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1章 承运商的小算盘 (第3/7页)
功的先例在那里摆着,有好处不占那就不是合格的商人了。 而成为海汉的货物承运商,又是其中门槛相对较低的一条捷径,所以相关的竞争一向都十分激烈,而其间当然也避免不了许多灰色交易的产生,有些资质较差的承运商甚至给海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海运部在1635年专门出台了一部《外国承运商临时管理条例》,将相关的贸易事务规范化。这部《管理条例》要求对非海汉籍的承运商进行资格认证,身份、财力、船只状况等等,都有了相关的具体要求,而且会要求承运商在海汉银行中存入一定数目的保证金。那些身家不够,凭着几条舢舨就想挤进海汉贸易圈的小商人,自然就被挡在了门外。 但仅仅只是为海汉做承运商,所能获取的利润显然不够丰厚,特别是从浙江前往北方的航线路途遥远,回程还往往要放空大半船舱,承运商能从中获得的收益极为有限。所以前期与海汉搭上关系的一些大海商,大多对于长途航线的业务不是那么热心,甚至接下来之后也不愿用自家的船去完成任务,将自家有限的运力投放到收益率更高的短程航线上,而把远程航线转给那些原本够不着海汉的小海商去做。 随着近一年来海汉在山东乃至辽东的步步为营,浙江与华北、东北沿海的海上航运往来也越发频繁起来,逐渐有很多嗅觉灵敏的商业人士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开始重视起这原本被很多人视为鸡肋的远程航线。 宁波府城中的某处宅院中,此时便有几名商人便正在谈论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新一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