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42章 (第7/7页)
本只是帮海汉摇旗呐喊的角色而已。不管是大明还是满清,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将朝鲜的意见放在心上,与其说是参与者,更像是由另外三方轮流控制的一枚棋子。朝鲜如此积极地参与进来,可能多少也有点担心自己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另外三国当作了交易条件。 但对于大明而言,不出席看似保住了自己的颜面,却会将自己置于到被动境地当中。如今满清和海汉两国在局部军事力量上都要强于大明,海汉的态度虽然倾向于大明,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在辽东持续数年的交锋,双方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军费及物资,却并未能改变现有的地区局势,但两国一旦停战,就意味着满清终于能够腾出手来,那么首先倒霉的肯定是大明。 大明如果出席,自然可以设法说服海汉继续陈兵辽东,拖住满清的部队,替自己分担一部分军事压力。但如果选择不出席,那可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这说不得就会变成了清军大举南下的契机。 但这些道理,陶东来没法说给大明的高层听,而且就算说了对方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他只能期望崇祯和他手底下的大臣们不要太糊涂,为了保存脸面而放弃了求生的机会。 不管大明的最终态度如何,海汉终究还是要与满清展开会谈,陶东来眼见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便也不想再留在福山县等消息了,决定先行前往辽东,与钱天敦和王汤姆会面,商议接下来的一些策略。有关辽东未来的局势走向,光听陈一鑫的看法肯定是不够的,这两位高级将领的意见对执委会也很重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