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7章 (第4/7页)
,一个年轻书童,还有两名小校兼任护卫和仪仗。以特使的身份来衡量这个人员配置的确显得有些寒酸,但金州本是战地,海汉也不会允许大明特使带着大批人马进驻,所以最后岳永寿来的时候就带了这么几个人在身边。 来到这里之后的马夫、厨子、仆妇,全是海汉帮着张罗的,并且这些额外人员的费用都由海汉包揽下来,无需岳永寿掏腰包负担。此外海汉官方还会按月给岳永寿发放一笔所谓的“办公经费”,这笔钱比朝廷发给他的俸禄要多出不少,如今已经成为了他的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 而他的住处虽然离前线已经很近,但其实一年当中的多数时候都基本感受不到兵荒马乱的战争气氛。虽然每次前线发生战事的时候,整个金州地区都要进入到军事管制状态,但一般短就两三天,长也不过十天半个月,而且也从未有过物资供应不足或者前线战事吃紧的情况。所以本地的社会秩序一直保持得十分良好,在岳永寿看来与大明多数地区也并无差异,更是远远胜过了同为边陲的九边重镇。 岳永寿还悄悄跑去看过被安置在金州的原东江镇民众,这些已经逐步脱离明籍的百姓如今大多都入了海汉籍,而且只要入籍就能从官府得到分配的田地,不愿种田的也会有官府安排的其他生计,虽然还没到丰衣足食的程度,但至少已经能够保证基本生活所需,远远胜过他们当初在皮岛的苦日子。才不过短短一两年时间,这里已经没什么人再怀念大明子民的身份了,民众言必称“我海汉国”如何如何,俨然已经将自己视作了海汉的一员。 至于文教、律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