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第1295章 新式火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5章 新式火炮 (第3/7页)

个大主顾买完之后再做打算。当然了,也并不是排到后面价格就能便宜很多,对于有钱任性的大主顾来说,每个批次都参与竞价才是拉低购买成本的最佳方式。而海汉又有意不对每年参与竞价的次数作限制,所以基本上一年下来十二个批次的野战炮销售都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业绩。

    在1631至1633年福建海峡战事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中,许心素为了尽快强化自家军队的武装,不惜下重金竞购野战炮,单价最高时甚至已经超过万元,比同级别的城防炮价格翻了三四倍之多。也正因为如此,买家对海汉的供货能力一向都不太满意。

    其实海汉的销售策略简单说就是一种饥渴营销,有意控制供货量来调控供求关系,人为地制造出供不应求的行情,并以此来影响最终的售价,达到加价销售的目的。拍卖供货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但实际cao作中产生的高额附加值远比海汉自行调高价格还要更厉害,而且很容易营造出竞争态势,各个买家头脑发热之下,自然就更容易喊出高价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为了省钱省事,自行用城防炮改装成野战炮的做法,但自行改造的山寨货与正版的性能差距实在太大,在城池攻防战应应急还凑合,要拖着城防炮南征北战就不太现实了。所以对野战炮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城防炮的销量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海汉兵工今天向各方人士展示的这几门野战炮分别是三磅炮、六磅炮、九磅炮和十二磅炮,至于口径更大的二十四镑炮和专门用于轰城的48磅巨炮,根本没有外销计划,就没有被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