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第1308章 异同之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8章 异同之处 (第4/7页)

能想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解读两国的差别。而这也正是大明目前所面临的窘境——已经知道自身与海汉的差距体现在何处,但就是弄不懂导致这些差距出现的根本原因。

    海汉的日常宣传都是鼓吹执委会如何如何英明,但在刘尚看来,执委会的作用其实与大明内阁的运作方式差别不大,也就是最上面少了一个最终拍板的皇帝而已。可为什么都是通过多人议事机构来施政,海汉的效果就比大明好那么多?难道是上头拍板那个人的问题?刘尚可不敢往这个大逆不道的方向去细想,这种话要是在某些敏感环境说出来,那极有可能是会掉脑袋的大罪。

    说话间车队已经抵达了第一处参观地点,海口城区以南,南渡江畔的一处集体农场。这里所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为主,整个农场耕地面积四千余亩,隶属农场的农户共三百余口人,人均耕地差不多有十多亩。不过考虑到实际劳动力的数字其实只有人口的一半稍多,耕作效率倒也不差了。

    目前海口的水稻耕种是一年两季,第一季是清明前后插秧,六月中下旬收割,第二季则是七月插秧,大约在十月的中下旬收割。眼下这个时候,第二季的插秧早就完成了,举目所及之处皆是一片青绿色,看着十分养眼。

    负责陪同的是本地集体农场的管事,一名来自浙江的移民,姓曾,看样貌也是有五六十岁了,邱元称他为“老曾头”。老曾头说的虽然是海汉官话,但口音依然带着明显的吴侬软语味道。于小宝听他介绍了上半年的第一季水稻收获情况,冷不防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老曾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