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1章 (第3/7页)
关键,当下也是无从反驳。扪心自问,如果换作是他,同样也无法放下自己在三亚这边的家人、事业和生活圈,一头扎进生活环境较差的台湾山区长时间生活和工作。 对于如今的海汉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日渐显现出来的顽疾了,而且出现这种状况的远不止石化行业,几乎每一个需要长期驻外的岗位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毕竟大家抛弃旧时空的人生来参加穿越行动,大多是为了能在这里实现当人上人的梦想,没什么人愿意再把穿越头两年那种苦日子再来重复一次。而海外殖民地的初创时期往往环境艰苦,而且万一要是在当地患上个疟疾肺炎之类的病,连治病的地方都没有。 即便是像余锋、卢展鹏这样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人,也还是更愿意留在三亚发展。于是乎像石化这种需要在采油区建设研究机构的产业,就不可避免地成了瘸子,科研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已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余锋干咳两声,主动转换了话题:“既然这柴油质量一时半会提升不了,那还是考虑我的方案,我们可以先造发动机,把客观需求创造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倒逼执委会对石化产业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炼油技术和燃油的产能。” 卢展鹏道:“你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不会是已经偷偷摸摸开始干起来了吧?” 余锋正色道:“什么叫偷偷摸摸?光明正大的好吗?要用到的钢材,我都是跟昌化那边反复确认过,让乔志亚亲自监工生产的。” 卢展鹏好奇问道:“那你这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余锋道:“设计方案和图纸都有现成的可用,这个不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