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63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1) (第4/5页)

就是往年风调雨顺时,三宫最高时一年地银钱进项也不过是七千二百八十二两一钱八分五厘一毫二丝一忽,和五寨堡一比真是差得太远。

    万历皇帝朱翊钧忽然有了个注意,自己是否应该派个人到五寨堡去看看,查查五寨堡丰收地原因到底在哪里,还有,听说五寨堡那个小千户今年又要大力开垦五寨堡及周边军堡的荒地,自己或许可以……

    杨大为恭敬地坐下后,几个阁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内阁首辅申时行微笑道:“皇上,看来这五寨堡之事是真地了,这是大明之幸,老臣在此恭贺皇上,只等山西镇当地户部官员的奏折上来,这五寨堡的千户黄来福,就可以大力进行表彰,以为各地卫所和官员之表率。”

    万历帝淡淡道:“那是当然的了。”

    一旁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的工部尚书曾同亨却对杨大为描绘的五寨堡各种大水车很感兴趣。

    工部尚书曾同享,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刑部、礼部、吏部文选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太理少聊、右副都御史、太常聊、工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职。曾同享为官较为清廉,平时注意节约开支,任工部右侍郎时,督建太后寿宫,节约开支30多万两银子。任工部尚书时,曾同亨管理财务,监督建造,极力节约经费,对于不正当的开支,一概坚决拒绝支付。万历三十三年,曾同亨告老还乡,两年后病逝,享年75岁,赠少保,溢“恭端”。

    此时他仔细盘问了杨大为一阵,特别是刚才杨大为说的五寨堡大水车等事,便兴奋地道:“皇上,老臣以为,五寨堡之所以大丰收,看来便是这种种水车的缘故,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