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艺术馆 (第2/4页)
身贫寒,生活拮据,却有贵人扶持,专为贵族老爷或者教会而创作,其作品开头总会有一篇感谢赞助人的献词。 说的难听一点,这些艺术家就相当于被有钱又有品味的王公贵族包养起来了。 然而当时间来到本世纪20年代,随着魔导工业革命的爆发,城市化的加速,资本新贵和城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各国的封建贵族则在急剧衰落,日渐困顿。 很多老牌贵族世家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把父辈收藏的艺术品拿出来拍卖救急,哪里还有闲钱包养艺术家。 艺术家们失去了传统的赞助人,不得不改变作品风格,努力顺应时代,讨好他们曾经打心里鄙夷的“庸俗的资产阶级”。 展览馆作为艺术家和赞助人的中介机构,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坚持从前的格调,拒绝展出通俗作品,场馆门庭冷落,没人光顾,很难维持下去。 可要是放下面子,对流行作品来者不拒,又会丧失逼格,遭到艺术家和评论家的鄙夷,名声扫地。 两者兼顾当然是最好的,可惜并不容易。 费恩家族经营了三代的这座艺术馆,之所以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全靠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沃尔特·费恩先生的天才眼光,在高雅与流行之间把握住了微妙的平衡。 费恩先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品味,还颇有商业才干,接手艺术馆以来,举办的各种展览,总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噱头,引爆舆论,成为报纸和社交场上的热门话题,进而为展览带来火热的人气与门票收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