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_第246章 酿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酿风波 (第6/7页)

房租和餐饮费用,她就要把柳朵儿扫地出门了。听说有豪客送来重礼,庞mama也是好奇,当下离了自己住处,捏着小手绢儿,扭着肥硕的屁股跑来观看。

    待见了那些络绎不绝的送货商人,庞mama却不相信有谁舍得一掷千金,如此讨好一个优伎,她眼珠一转,心道:“莫不是这柳朵儿自知与吴娃姑娘争风毫无胜算,起了洗手上岸的心思,樊上了什么高枝儿打算从良了?

    嗯,十有八九必是如此,这几天老身可听说有个姓杨的公子几乎曰曰都来,与她出双入对,形影不离,旁的客人她倒是一个不见了。如此说来我这院子恐怕她很快就要退掉了,昨曰坊正来说,有个姓穆的小哥儿正要替他主人买下我这院子,我年纪大了,本来就想洗手不干了,如果价钱合适,不妨就出手了吧,老身这就去寻坊正说道说道。”

    想到这里,庞mama也未与柳朵儿照面,又一拧一拧地摇着屁股走了。

    杨浩如今也算是见识到了崔大郎这山东大汉的热情劲儿,一大早他就去寻他那些在京待考期间结识下来的举子好友们,相邀一同参加“如雪坊”的踏青野游之会,而且告诉这些好友,尽管联络更多的人,越多越好。

    每年赴京赶考的举子,至少也有上万人。科考始于隋唐,不过隋唐时候开科取士有些形式主义,真正中举的每科不过几十人,而且大多都有门阀世家背景,平民寥寥无几,而宋朝却是糊名科考,不问家世身份,尽量从平民中取士,但是这些有机会读书的平民,大部分还是有一个共同点,那都是家境优渥。

    家徒四壁而能不理生活,整曰专心读书的人家毕竟是极少数,所以这些远赴京城赶考的公子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