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5节 (第7/11页)

杜中宵道:“只要查清州县大道即可。到时大军行进,非不得已,也不会走乡下道路。幽州自古有驿道,契丹虽然对此事不上心,旧的道路还是在的。对了,幽州虽然是一片平地,保州以西的太行山却是地形复杂。虽有古道,许多却是朝廷所不知道的。趁着契丹人没有南下,也要查清那里。包括道路,契丹人在何处筑城,何处驻兵,有多少人,最好都一一查清楚。”

    李璋叉手称是。

    赵滋道:“与本朝相接的地方,地方大多查得清楚。离边境数十里,就一无所知了。此次大战双方怕不是有百万大军,百里之内,都是战场。地理清楚,占的优势就大。”

    杜中宵道:“若契丹主力尽出,三十余万人来幽州,那就肯定百万以上了。契丹主力三十万,各地征召的兵力,也会接近此数。所以说是三十万,到时聚集幽州的,只怕就有五六十万人。加上本朝的五六十万人,就过百万了。自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如此大战。”

    契丹的兵力总共加起来,是三十多万,但并不是说契丹只有这些兵力。这是战兵,为了保障这些军队的战力,临时还会刺民为兵。三十万主力南下,加上临时征调的军队,肯定过五十万。甚至契丹真地发了狠,各地调兵,到时七八十万人也不稀奇。

    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数十万人,甚至是百万人的大战,除了吓人的虚数,还有一些就是如此。其实真正的战兵没有多少,加上为这些战兵服务的人,数量就非常可观了。其实真正的战兵,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就非常可观,历史上没有多少。

    以前宋朝的禁军,一般负责后勤的有两到三成,不免就征调民夫。整训之后,后勤部队归属于师一级,单独成编,一般占军队三成。与以前不同的是,不再征调民夫,就是单纯的辎重部队。征调民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