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浪到失联_第八十一章:墨家、儒家与罗网的三方联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墨家、儒家与罗网的三方联合! (第2/4页)

分不便,很多地区还是属于无人的山区,虽然芦苇和竹子的成本低,但运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还不如使用树皮。

    只是,张机却想错了一件事。

    他前些年主要是在三晋之地游历,印象中北方因为水系不如南方密集,因而竹林和芦苇数量并不多,再加上下意识带入了后世对南北方地理的印象,所以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这个时期的北方,尤其是秦国所在的老秦本土区域可不是后世那种干旱地区,气温相对后世也偏高一些,更没有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否则还没修成郑国渠的关中地区也无法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密集的水系附近自然不难找到芦苇,而竹林更是数量庞大。

    关中的泾河、渭河、洛河流域,尤其是渭河南岸的“鄠杜竹林”更是北方竹林最为茂密的地区。而除了关中地区,太行山南麓也有着海量的竹林,诗经中提及的淇水流域的“淇澳”之地的竹林也是名闻天下。

    纸张原料的改变和成本的压缩只是一个开始,随后墨家的这群统领们又提出了一个個方法提高纸张的生产速度,比如作为铸剑师的徐夫子提出了改良加热方法提升火焰温度从而缩短蒸煮时间的手段等。

    原本需要半个月才能生产出一批的纸张在这群墨家统领们的合力研究下,一个上午就缩短到了七日。

    售卖给百姓的纸张成本减少了四成,售卖给诸子百家的纸张提高了五成的产能,售卖给贵族的纸张得到了效果更好的漂白方法。

    而这只是在造纸术这项技术上的改良,墨家工艺水平的保障和推广能力则是大大提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