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浪到失联_第七十五章:张机:穷人的钱,只取分文,富人的钱,分文不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张机:穷人的钱,只取分文,富人的钱,分文不剩! (第3/5页)

刻来到了那间分配给匠人们的别院,里面的匠人们纷纷围在一起,对着眼前的纸张指指点点。见到张机到来,这才齐齐行礼并散开一个口子,让张机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纸张。

    这些纸张的颜色较为白皙,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纸张,但这种颜色已经颇为难得了,而且纸张的厚薄相对均匀结实。

    第一批纸张就能具有这样的成果,除了工匠们精巧的手艺外,则是因为张机提供给他们的抄纸法。

    华夏最初的抄纸方法是浇纸法,是将纸浆浇到每个帘子上,一个帘子只能揭下一张纸。

    由于纸浆是自上而下浇到帘子上的,所以用浇纸法造出的纸张总体来讲较为厚实,但会出现一张纸的各个位置厚薄不均的现象。而且由于纸张中的水分过多,造出的纸结构也会较为松散。

    而抄纸法则不同,只需要用一个帘子做模具,将其浸入纸浆池中,慢慢“抄”出池子中的纸浆,让纸浆在帘子上铺成薄薄一层,接下来,把铺着湿纸浆的竹帘放在旁边稍微晾晒,过滤一下水分,再用同一个竹帘“抄”下第二张纸。等到帘子上的纸积攒到一定厚度,就用压榨工具榨出纸中的水分,把纸一张一张地揭下来晾晒。

    抄纸法制得的纸张不会产生厚薄不均的情况,而且由于经过压榨水分,纸张的柔韧性和坚固程度也更佳,最关键的是使用抄纸法,相对来说成本也更加低廉。

    张机看着这一叠纸张,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落在一张由构树制成的纸张上。

    构树纸表面相对还是毕竟平滑的,质地绵柔,就是有些厚了,并且结构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