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财政 (第1/4页)
十二月,成都。 时入冬季,成都天空上飘扬着小雨,时不时还伴随着一阵刺骨的寒风,让巡视宫殿的侍从忍不住打个寒战。 宫殿内,刘禅正专注地浏览奏疏,手中的朱红笔时不时在奏疏上批阅,很是忙碌。 年关将至,各州郡上缴的稻谷、巾帛也随之到账,中央朝廷也开始了为来年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盘算。需先挤出明年十二万大军征讨南阳的额度,然后就是官吏的俸禄,剩余的财政才轮到中央及地方的各项开支用度。 连续两年出兵十余万人的大规模战事,让蒋琬本来不多的头发又掉了些许,这也许是他担任尚书令的代价。 大汉北伐之前,诸葛亮未让出尚书令之时,每年的军费都是由诸葛亮打理。而等到蒋琬继任尚书令开始,每年的军费、粮草全部改由蒋琬支出打理。 今年东出河东,大汉徒劳无功,半年间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就花费了近200万石粮草,而这200万石粮草几乎是郑国渠灌既的四万余顷良田全年产出,若是只计算百姓上缴的赋税,200万石粮草几乎是要二三十万顷田地所上缴的赋税。 还不包括留守国内的州郡驻兵,若是再加上大汉五万多名各级官吏支出的俸禄,留给大汉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开支几乎所剩无几。 明年出征南阳,兵出十万,按照以往惯例,大汉至少要预留半年的粮草作为预算不能动,即二百余万石粮草。 若是以往大汉至少要花费一两年缓缓,而如今要感谢大汉打下关中这座大粮仓。诸葛亮疏通了郑白渠的四万余顷良田,鲁芝迁数万羌弋民众到关中居住,才能支撑得起连续今明两年的大规模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