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好莱坞1980_第四百三十三章 争议中的金棕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三章 争议中的金棕榈 (第6/8页)


    罗纳德也笑笑,“还好戛纳是评委评出来的,不像凯撒奖,是髪国政府颁发的奖项。”

    ……

    “好莱坞导演大放厥词,认为只有讨好观众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观众是需要被引导的,不能只满足于那种浅层次的满足,而应该拍一些需要他们思考以后,才能领悟的电影,这样才能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第二天,罗纳德和理查德整理行装,准备回国。新出版的“人道报”里还不点名的批评了自己的观念。同时在大肆吹捧髪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撒旦的阳光下”。

    “其实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观众思考多了,就走神不看你的电影了。一部电影,最多让他们停下来思考三到五次,每次一秒钟,超过就是灾难。”

    罗纳德看着报纸笑了出来,这些髪国人脱离市场,脱离观众,以凯撒奖和小圈子的评论为依归,一些观点着实属于没有实际经验的妄想。

    十几个小时以后,飞机停在了洛杉矶国际机场。罗纳德打着哈欠出来,和理查德一起迎向来接自己的小巴德。

    “戛纳电影节大奖评出,髪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撒旦的阳光下’,以一种非常有争议性的方式,获得金棕榈大奖。据悉,在电影放映的时候,大多数观众在结束的时候表达抗议。”

    在机场的行李转盘,罗纳德抬头看着电视新闻,找到本地娱乐新闻时候,罗纳德听到了意外的消息。

    “不会吧,就为了40岁的生日,就把金棕榈给了那部电影?”罗纳德仔细地看着下面的滚动字幕,确实是金棕榈,而不是什么评委的小奖。

    “嗨,你从髪国来的?那部电影好看吗?”一个在旁边等行李的旅客,也是影迷,看到罗纳德也对这戛纳感兴趣,就问他金棕榈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