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三章 争议中的金棕榈 (第3/8页)
下金棕榈的归属,“今年是戛纳40周年的生日,把金棕榈留在髪国还是很应景的。金棕榈的归属,评委会主席伊夫·蒙当就是髪国人。”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对这些评奖的玩意确实不懂,那些髪国电影我看得都要睡着了。好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在戛纳应尽的义务,就要回国了。”罗纳德抽空看了不少戛纳的参赛电影,说实话好看的不多。 欧洲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导演个人色彩过于强烈的感受,普通观众看这些电影,很可能不懂他们在表达什么。 比如那部“在撒旦的阳光下”,讲述一个神父,一个乡下少女,在二十年代遇到魔鬼上身的故事。 别说罗纳德看不太懂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层内容”,现场去看首映的观众也不明白。 身穿燕尾服,打着领结的嘉宾,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在吹口哨,跺脚表示抗议。最后电影放完,一半多的观众都已经离席。 “你接受参访的时候,可别这么直接。”理查德提醒罗纳德在接受戛纳的媒体参访的时候,不要把贬低髪国电影人的态度表现的这么明显。 “我没有这么傻。” 这次为了推销“辣身舞”,罗纳德也找了媒体来接受这种有特殊目的的采访。为了对方能够说自己的电影的好话,当然不会让髪国媒体不开心。他们正等着20年后,金棕榈重新回到髪国人的怀抱呢。 “耶,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是我第二次带舞蹈电影来戛纳首映了。 我很喜欢髪国,很喜欢髪国电影的历史,特吕弗先生的‘日以作夜’,是我最喜欢的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是的,髪国的演员都很有特点,我期待和她们有一天能够合作 ……” 每个媒体,罗纳德大概给10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