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2节 (第4/4页)
的棉纤维制作出“棉质背甲”,具有一定防弹能力。 接下来便是近代三剑客: 19世纪末的丝绸。 20世纪初的锰钢。 以及真正现代的防弹材料凯夫拉、特沃纶、斯派克特纤维等等。 此次徐云设计的防弹衣的技术思路并不复杂,说白了就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简单的公式: 丝+陶瓷。 其中简单的部分在于丝。 它没啥技术含量,运用的就是蚕丝甲的原理。 这玩意儿东方自古存在已久,只是后世蚕丝甲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群体: 一是甲胄收藏者。 二是情趣内衣爱好者和只因。 至于不简单的部分嘛…… 自然是陶瓷了。 众所周知。 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弹衣的。 因为那么一大片陶瓷太重了,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动。 穿了这么一身,基本上很难做完整的动作。 不过呢。 陶瓷却可以作为防弹插板的材料,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步枪弹。 对应的是海对面nij标准的nij iii级和以上的nij iv级。 它是由陶瓷+防弹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效果即便在后世也相对不错。 因为陶瓷的硬度高,而且比重比防弹钢低很多。 在面对射击的时。 陶瓷会靠着硬度将弹丸击碎,变成数个质量更小的弹丸,接着利用陶瓷的碎裂进一步减小其动能。 然后再由陶瓷后面的防弹纤维板承接住这些威胁更小的碎片,从而实现防御效果。 这个防弹纤维便是前面提到的蚕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