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0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7节 (第5/5页)

如这次实验。

    杨承宗等人使用了1100多台小型分离机用于辅助毛熊的那台主气体扩散机,覆盖区域还包括了外部的十多间厂房。

    电力与设备的总投入大概在10万左右,算上样片成本足足超过了15万华夏币!

    这笔经费可是上级部门……或者说整个国家勒着裤腰带挤出来的数字,无论如何都不容有失。

    十分钟后。

    滴滴滴——

    杨承宗手上的显示屏传来了提示——这代表着硝酸铀精矿注入完毕了。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硝酸铀进行多轮反应,最后生成六氟化铀气体送入离心机。

    再通过扩散分离膜等设备在高速选择的状态下,将较轻的铀235同位素与较重的铀238同位素分离。

    从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钱皋韵在抵达厂房之前杨承宗等人便开始做起了项目筹备工作,很多环节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因此在硝酸铀注入完毕后,他们立刻开始了实验。

    轰轰轰——

    随着电力的接入。

    生产线迅速开始运作了起来。

    后世在提及第一颗原子弹的浓缩铀提炼的时候,经常会配上一些诸如工作人员拿着大勺子去舀液体的黑白图像,以此来体现当时恶劣的条件。

    但实际上。

    这些照片有很多都是当初全民寻铀矿时候的影像,属于真正的农村级提纯。

    实际上的气体交换器怎么说呢……

    有点类似后世的水塔,黑黑粗粗长长yingying的。

    它的入口在设备最上方,自上而下有磁定心机构,旋转容器,立式止推轴承等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