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4节 (第2/5页)
究所以及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第二个地方嘛,则是中科院的数学研究所。 没错,数学研究所研究理论物理,当时的兔子们就是这么不规范…… 这部分的典型代表便是张宗燧院士和冯康院士,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挂靠在数学所名下的。 第三个地方则是中科院的近代物理研究所,也是原子弹研发项目中的一个分部。 它的原身是燕京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来由杨澄中带领了十多位专家去金城成立了金城物理研究室。 接着金城物理研究室与613项目合并,组成了金城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这也是为啥后来金城那边会有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原因,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就是直接在近物所的基础上建立的。 而除了以上三者之外。 最后一个理论人员分布的地方便是这个的物理所二科室了。 在物理所二科室工作过的院士足足有十四位之多,堪称大佬云集。 例如在徐云面前的名单上,便可以看到不少神人的名字: 胡宁、朱洪元、于渌、郝柏林、戴元本…… 徐云粗略数了一下,光是他记得名字的院士就有整整十一位。 更别说还有一些院士的名字哪怕是徐云的阅历也记不太清,毕竟很多八九十年代评选上的院士现在就三十多岁,这些院士徐云的印象肯定没有五六十年代就评选上学部委员的大佬们清晰。 不出意外的话。 原子能所、计算机所以及物理所二科室这三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加在一起,最少也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