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8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4节 (第4/5页)

  当年华夏曾经计划搞一台超级粒子对撞机,也就是cepc。

    但在讨论的时候,却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

    在支持cepc的业内人士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以及丘成桐先生。

    反对的代表人物则是杨老。

    那时候杨老写了篇《华夏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文章,用七条理由反对了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先生的看法。

    当天上午王贻芳院士在看到文章后。

    便写了一篇名为《华夏建造大型对撞机,今天正是时机》的文章反驳。

    客观来说,双方其实都有理。

    杨老的理由很直白:

    cepc的量级是100tev+,那里是公认的能级荒漠,现实也不是小说,很可能投入2000亿啥都找不到,把2000亿投入教育显然更加划算。

    而王贻芳院士的意见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国内不是拿不出2000亿资金,如果整顿经费猫腻,五年最少可以腾余1500个亿出来,国家出500亿就行了,这种国之重器谁都不能保证有用,但不能不有,没这东西就真的一点可能都没了。

    总而言之。

    因为意见上的分歧,导致杨老和王贻芳院士现如今关系极差。

    同时国内不喜欢杨老与不喜欢院士的网民又大有人在,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网民藉着支持某方的理由,大肆去攻击另一方。

    其中杨老的抗压能力要好点。

    毕竟他遭遇的非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时已经94岁的杨老也不怎么与外界接触,眼不见为净。

    可王贻芳院士这些年是真不太好过,他那时候正值研究生涯巅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