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0节 (第2/5页)
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结合在了一起。 根据黄昆刚刚做出的简单演算。 杨振宁此前推导出的量子化环路积分在这个模型下是成立的,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如果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粒子,无论是电子、质子还是中微子,它们都在模型下是失效的——至少数学上如此。 比如说质子。 如果根据这个对偶计算,一枚质子的质量最终会显示300多克,中微子的质量甚至是负的…… 不过这情况早就在黄昆的预料之中,毕竟杨振宁一开始就说过了,这是专门为引力子做的模型。 接着黄昆放下手中的笔,对杨振宁问道: “老杨,这个框架已经做出来了……那么技术上的应用呢?” “你准备怎么使用这个框架,去捞引力子这条大鱼?” 早先提及过。 引力子理论上的能级接近普朗克尺度,这种尺度别说现在了,过一百年估摸着都有些够呛。 黄昆虽然不至于没逼数到现在就想找到引力子,但也没那么宽广到可以等上个一百多年——那时候估摸着华夏足球队都能拿世界杯冠军了吧? 他能接受的时间线在20-30年左右,再晚不能超过四十年。 毕竟四十年后,他们这批人差不多都已经接近或者已经辞世了。 而想要确定具体时间,具体的项目应用就显得很关键了。 项目的难易、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出结果的时间——至少是理论上的时间。 随后看着目光灼灼的黄昆,杨振宁沉默了几秒钟: “老黄,你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的那句话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