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9节 (第4/5页)
点。 这种说法同样符合孤点粒子对基础物理的‘支撑’作用。 最后一点嘛…… 自然就是华夏人特有的东方浪漫了。 当年丁肇中先生虽然发现了j粒子,但直到现在他都依旧是海对面的国籍,因此在76年发现j粒子后,他自然不可能用华夏的名词去给j粒子命名。 可这次却不一样。 孤点粒子从头到尾都是华夏人自己发现的微粒,完全不需要看他人的颜色,哪怕叫它蟑螂粒子都没啥问题。 因此几位大佬一合计,当即拍板下了盘古这个名字。 今后只要是提及孤点粒子的文章或者研究,即便是外文期刊,也必须要用【pangu】这个拼音描述。 同时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尤其是新生代科研人员来说。 听久了盘古这个词,不说所有人吧,至少有部分肯定会去搜索盘古的含义。 搜到了盘古,剩下的女娲、三清……这些华夏神话故事人物自然也躲不开。 保不齐有人搜来搜去,还会搜到神机开创的洪荒文呢…… 当这个时间跨度以十年、二十年为记的时候,总是有人会被这些故事吸引和影响。 就像希格斯粒子。 这颗粒子的名字不同于常见的π介子或者电子胶子,所以听多了以后,总有人会搜索希格斯这个名字。 搜着搜着你就会直到原来他在49年前就提出了希格斯机制,是成果诞生和获得诺奖时间跨度最长的得主,他的小孙女去年还下海拍片了等等…… 根据keywords planner显示的数据。 05-12年之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