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10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6节 (第2/4页)

真说道:

    “韩立同志,你的想法很奇特,但具体是否可行……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毕竟激波的常见条件是超音速,而三万米的导弹以一定倾角落下后想要达到超音速其实很困难——毕竟u2的位置并不是在地面,而是在万米甚至接近两万米的高度。”

    “当然了,高亚音速也能产生区部激波,但这种结构曲线我们却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参考。”

    “所以我只能说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否可以在短期内落到实处……”

    “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马赫数以及启动结构推导计算。”

    提及正事,钱五师的表情就很认真了。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徐云的想法很有新意,但落实在技术上的时候就很困难了。

    因为这涉及到了马赫数的概念。

    啥叫马赫数呢?

    这就首先要提到一个概念:

    那就是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它们的速度往往是没有改变的,真正改变的是空气的声速。

    这是因为低空飞行和高空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大气温度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同一个速度在高空可能是超音速,但在低空往往是亚音速。

    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真正表达的术语是马赫数。

    或者再准确点说……

    马赫数不仅仅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马赫数最本质的作用是体现流体的被压缩的状态。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这么理解:

    把空气想象成一根“弹簧”,“弹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