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8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1节 (第4/5页)

5-30米左右,目前遥感探测的结果是一个‘甲’字型,最底层有七个坑室,并且大多积水。”

    “但客观来说,这种探测存在一定精度和准确度的偏差,也就是有可能在更深处存在有一个或者多个未被发现的墓室。”

    “而我们‘谛听’项目组负责的是正是重力梯度仪关键的测绘模块,目前盘古粒子的寿命已经被顺利延长到了四个小时。”

    “虽然四个小时距离疆域性的巡航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但对于一块占地面积0.25平方千米的地宫来说,时间是完全足够的。”

    随后徐云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老师,咱们先退一万步,且不说永陵之内是否有《永乐大典》或者未发现的下层地宫。”

    “单是对于其他文物的考古发掘,重力梯度仪的重要性也是无可忽视的——它的精度比遥感探测要高两到三个数量级。”

    “毕竟当初定陵的发掘工作,实在是一桩梦魇与耻辱,此次的永陵无论如何都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潘院士闻言默然。

    实际上。

    作为一位智商远高于常人的聪明人,潘院士自然不难听出徐云最后那个‘耻辱’二字的深层含义。

    当年定陵挖掘的失败不单单是华夏考古学界的耻辱,同样也是郭沫若先生人生的一大遗憾。

    虽然郭沫若先生其实并不是定陵挖掘的首倡者,只是建议发掘的六人之一,后世在定陵失败这事上对郭老的评价有一定的甩锅情况——因为郭沫若先生在六人中名气最大。

    但不能否认的是。

    郭沫若先生在那件事上确实要负担一些责任,并且不可推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