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2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3节 (第4/5页)

这种嘈杂的现场环境下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徐云一时半会儿对不上号其实很正常。

    但在老郭介绍完楼之岑的全名以及他的那位学生出现后,你任徐云的思维再怎么迟钝,也不可能想不起这二人的身份了。

    纵观整个华夏科研界。

    无论是哪个时期,师徒皆名人的例子都不在少数。

    比如说不久前抵达基地的杨开渠与周开达,以及侯光炯和袁国粮,这两对就是标准的师徒关系。

    再比如鱼类养殖这个相对小众领域里的林浩然和刘少军、陈松林两位院士。

    林浩然院士是刘少军以及陈松林院士的恩师,他还有个很好听的绰号,叫做“渔公”。

    当然了。

    这个“渔公”指的可不是钓鱼佬是个切书公公的意思,而是与林浩然院士的研究方向有关系。

    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

    rou质细嫩的桂花鱼早已是桌上的常见菜肴,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吃到的10条鱼里,有7条都是养殖的。

    大家可能偶尔有听说过市面上猪rou涨价和牛rou缺乏,但从来没听说买不到桂花鱼。

    然而几十年前,想吃一条并不容易。

    原本珍稀名贵的“高端鱼”要“游”入寻常百姓家,林浩然院士便是最大的功臣。

    林浩然院士先是揭露了鱼类促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内分泌生理机理,又建立了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最终实现了桂花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除了育种成果之外。

    林浩然院士还培育了两位赫赫有名的院士,也就是刘少军以及陈松林,一门三院士在后世也是一桩美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