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7节 (第3/5页)
一个科研汪来说,平日里接触纸质报告的机会要更多点儿。 但这年头电脑设备的普及度很高,很多实验数据也都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的,因此眼下的数据终端倒也不难适应。 接着很快。 克里斯汀便戴上了降噪耳罩,开始查看起了相关数据。 【粒子检测报告】这个字眼在2023年可能有些烂大街了,基本上挂着个黑科技文的小说里都能见到这玩意儿。 但这种报告的内容到底有什么又该怎么看,知道的人恐怕就真没几个了。 比如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目前所有的微粒rou眼都不可见,轨迹只能通过云室事后模拟,那么物理学家是怎么知道他们捕捉了什么粒子呢? 是图像? 或者什么探针检验? no。 答案是是报告的数值。 比如最简单的数值就是粒子的内禀属性: 质量,电荷,自旋。 在以上三者的基础上,报告还会加上一个特殊栏目: cp性质。 另外通过相互作用可以细化出产生道的截面,衰变道的分支比等数据。 以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粒子为例。 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是一个中性、自旋为0、cp为++的粒子。 其与w、z粒子及有质量的费米子均有直接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强度正比于该粒子的质量。 而在当初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他们是从双光子末态找到希格斯粒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