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7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2节 (第3/4页)

过。

    在今天之前。

    国内举行过最高规格的物理发布会,是水木大学水木薛其坤院士在2013年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之前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获得诺奖的情况下。

    也许多年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也会获此殊荣。

    注意。

    这并不是yy,因为诺奖延迟发布是有很多例子可循的。

    例如不久前抵达的那位埃里克·康奈尔。

    他在1995年就做出了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但直到2001年才获奖。

    还有更知名的屠奶奶。

    屠奶奶早在1972年就提取出了青蒿素,但直到2015年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间隔了整整43年。

    而实际上。

    屠奶奶还不是成果和获奖间隔最久的诺奖得主。

    诺奖历史上曾有一人,从成果做出到最终获奖,等待了足足49年。

    他就是此时被侯星远搀扶着的小老头——

    彼得·希格斯。

    也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提出人。

    没错。

    2012年发布会发布的希格斯粒子成果,便是验证了彼得·希格斯的猜想。

    很多人曾经在读书的时候,或许都好奇过一个问题:

    如果质量不存在,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我轻飘飘的和鬼一样?

    答案并非如此。

    如果质量不存在。

    首先夸克、w玻色子、z玻色子的质量都会变为零。

    由于像质子、中子一类复合粒子的质量,只有约1%是归因于其所含有的夸克,它们的性质只会有些小改变。

    t子、μ子的质量也会变为零,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没什么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