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2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1节 (第3/5页)

道。

    在人造卫星的机构中,有两个地方需要用到高韧性的薄膜。

    一个是离轨帆。

    另一个是进行真空放气的热控薄膜。

    其中离轨帆字如其意,是一种在卫星完成任务后的离轨手段。

    它主要利用低轨环境稀薄大气形成的气动阻力让卫星慢慢减速,最终逐渐脱离原轨道。

    属于设计时期很早到落实时间很晚的技术,大概在卫星诞生之初就被设计出来了,但在太空垃圾出现之前压根就没多少人在乎它。

    哪怕在徐云穿越的2023年,这玩意儿也不是所有卫星都会配备。

    但热控薄膜却不一样。

    它是一种卫星的基材结构,需要具备高成膜速率和致密膜层特性,是卫星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比如说它要能够承受住高强度的宇宙射线冲击,同时还要拥有抗高形变的坚韧拉力。

    这两种薄膜加在一起的重要性不说第一吧,至少在卫星的研发难度中可以位列前三。

    同时呢。

    作为一个后世拥有99颗卫星、全球卫星数量位列第七的国家,德国在二战后对于航空的探索兴趣依旧很高。

    奈何由于著名的回形针行动让德国流失了大量的科学家,以至于如今德国的研发能力远远没法和二战时期相比。

    徐云这辈子选修的物理专业是凝聚态物理,所以他很清楚一件事:

    在原本历史中。

    德国就是因为迟迟无法突破热控薄膜的缘故,才会在三年后无奈放弃自主研发,选择与nasa进行合作。

    最终以公开所有卫星资料并且任何成果都只能发表在海对面期刊的屈辱性代价,在八年后发射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