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6节 (第3/5页)
: “咦?这是……” 只见此时此刻。 一条纸带上赫然记录着一组数字: 8.27^14g/cm^3。 而这组数字对标的参数,则清清楚楚写着…… 装置内的中子密度! 随后陆光达死死盯着这组数字,整个人一言不发。 众所周知。 中子输运方程之所以可以被视为线性方程,本质是因为系统中的中子密度通常比原子核密度小得多——这里是小指的是量级上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远小于】的程度。 比如地球和西瓜,又比如人和蚂蚁。 这正是推导中子输运方程时,所作的基本物理假设之一,是一切后续推论的根基。 在这一假设下。 可以只考虑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的碰撞,而忽略中子之间的碰撞,最终得到线性的中子输运方程。 但如果中子密度很高,以至于接近原子核密度或二者相当的时候…… 这个假设自然就失效了。 而一般情况下。 原子核密度的量级通常是…… 10.14^14g/cm^3! 这个数字和纸带上的中子密度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二者已经不存在量级上的区别了: 好比a和b两个人,a有100万资产,b有80万资产。 你可以说a比b有钱,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大,说不定没几个月b就赶上a了。 换而言之…… 在这种情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