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0节 (第5/6页)
历史上最早包含规范对称性的物理理论是由小麦搞出的电动力学,接着赫尔曼·外尔试图统一广义相对论和电磁学。 他猜想尺度变换下的“不变性”可能也是广义相对论的局部对称性,后来发现该猜想将导致某些非物理的结果——比如说太阳系应该有三到五颗太阳。 所以外耳一度放弃了这个猜想,但没想到的是后来量子力学开始发展了。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外尔本人把缩放因子用一个复数代替,并把尺度变化变成了相位变化——一个u(1)规范对称性。 这相应于带电荷的量子粒子其波函数受到电磁场的影响,给定了一个漂亮的解释,也是物理史上第一个规范场论。 再往后就是杨老和米尔斯的成果了——他们引入非交换规范场论,来建构将核子绑在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的模型。 他们试图构造基于非交换的su(2)对称群在同位旋质子和中子对上的作用的理论,类似于u(1)群在量子电动力学的旋量场上的作用,然后物理学界推着推着就发现这玩意儿能够用于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以及它和电磁学的电弱统一理论中。 这个发现直接加速了物理学界对于大一统理论的探究欲望,很多人都投身到了相关研究中。 根据电弱理论。 在能量非常高的时候。 宇宙共有四种无质量的规范玻色子场,它们跟光子类似,还有一个希格斯场双重态。 然而在能量低的时候,会出现自发破缺,变成电磁相互作用的u(1)对称。 其中一个希格斯场有了真空期望值。虽然这种对称破缺会产生三种无质量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