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0节 (第4/6页)
这个壳层的密度达到了核物质密度,形成了紧致的均匀中子系统——可能这个才是最符合公众对于中子星的认知的壳层。 这时候壳层的组成还多了缪子,因为电子的费米能不断增大,甚至达到了缪子的静止质量。 然后就是内核,物理界预期会出现带有s夸克的超子(和缪子出现的原因类似),这中间有著名的超子疑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pi介子和k介子的集体激发会破坏空间宇称,还可能出现介子凝聚等等…… 后世关于高速旋转的中子星……也就是脉冲星还有着所谓的灯塔模型,不过这玩意儿目前似乎也有推导重来的风险。 当时徐云还基于脉冲星的某些性质写了个新书开头,想着下本书发布来着。 结果没想到一年不到使用的理论就快废了,只能说现代理论成果的更新速度确实有点儿快…… 总而言之。 后世对于中子星都了解甚少,更别说如今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了。 即便是杨振宁这样的大佬,面对这些概念也显得有些无力。 因此徐云在和杨振宁的交谈过程中很多话都是收着说的,比如脉冲星的各类参数。 后世兔子们的黔省fast天眼已经探测到了超过800颗,有时一天几个,有时几天一个。(这里推荐一下fast的官网) 目前观测到最慢的脉冲星周期大概是10秒自转一次,已知最快的脉冲星转速每秒716圈,表面的线速度达到光速的四分之一,编号psrj1748-2446ad。 在不自爆身份的情况下。 徐云敢把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