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4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2节 (第6/6页)



    第716章 抢了霍金饭碗(上)

    得到了徐云的肯定答复后。

    杨振宁下意识在面前的算纸上画了个【o】型的圆圈,眼神闪烁莫名:

    “黑洞么……”

    早先提及过。

    在眼下这个世纪的40年代末,人们成功的在平直时空中把各种物质场实现了量子化。

    于是他们便很自然去试着如何将弯曲时空中把物质场量子化,以及将引力场本身量子化。

    即使在建立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遇到巨大疑难与阻力的时候,也依旧不妨碍人们在弯曲时空中建立量子场论。

    彼时的时空仍然是经典的,物质场则是量子化的。

    不过不同于经典物理的牛一牛二找个空地就能验证,“场”这个概念计算起来容易,想要在现象上验证它却有点困难——至少对于60年代的科技水平来说确实如此。

    而黑洞这玩意儿,无疑一个是检验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的有力场所。

    黑洞被提出的时间其实很早,早到可能有些颠覆许多人的认知:

    黑洞这个概念最早问世的时间,是在1783年。

    没错。

    不是1983,也不是1883,而是1783。

    这一年华夏正值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帝第四次东巡盛京完毕,大肆挥霍了一笔钱财。

    同时在乾隆抵达吉林的第五天。

    当时剑桥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兼牧师约翰·米歇尔,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讲中推测了太阳引力对其辐射光线的影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