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3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2节 (第5/6页)



    但他们在缺乏足够参考意见的情况下又没有直接做出决断的魄力,于是便将最终决定权交给了这些业内人士。

    客观来说。

    这其实是一个很合适的做法,专业的分析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国家只在应用落实方面进行兜底就行了。

    另外提到这种投票的事儿,就顺便辟个谣。

    后世的互联网上有种说法。

    说是当年兔子们准备花2000亿搞粒子对撞机,最终以6:5一票之差被否决,投出最终否定一票的就是杨老。

    这其实也是个很离谱的谣言……

    2000亿这个数字是真的,不过这是cepc整个项目的总投入,它是要分成很多期的。

    比如说如今泸州的量信项目,总规划是一千亿,第一期投入是70亿。

    当然了,金额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所谓的6:5投票根本不存在。

    你只要去搜索这个新闻,只会见到王贻芳院士和杨老的名字,其他九个人你连个姓儿都找不到。

    另外投票的组织机构、地点也极其模糊,而且你还找不到任何官方的报道。

    这个谣言的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是杨老当年确实反对cepc,但他的反对方式并不是投票,是直接发布了一篇《华夏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文章。

    文章里用七条理由反对了丘成桐先生先生的看法,与支持cepc的王贻芳院士和丘成桐打嘴炮。

    当天上午王贻芳院士在看到文章后,便写了一篇名为《华夏建造大型对撞机,今天正是时机》的文章反驳。

    这场口水战打了大概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