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8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2节 (第2/5页)

非是η介子对它进行了修正?”

    他身边的尼玛很快摇了摇头,侧着身子指了指某行数据:

    “波利亚科夫先生,您看这里,磁距偏离的误差为万分之一点四。”

    “根据经典电子动力学静态粒子模型的3x3矩阵分析,η介子的修正效果显然不可能这么高。”

    波利亚科夫飞快的进行了一番心算,最终抿着嘴点点头:

    “你说的是对的,尼玛。”

    随后他又思考了一会儿,再次灌了口伏特加:

    “如果不是η介子修正的缘故,那么就只可能是自由度的问题了。”

    这一次。

    尼玛没有再提出疑议。

    众所周知。

    物理学界把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作为强子,强子包括介子、重子和刘华强,咳咳……

    其中最先发现的强子就是质子和中子,因为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接着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从宇宙射线中陆续观测到了各种各样的强子。

    这些强子的性质各不相同,包括质量、衰变周期、自旋、宇称等性质。

    慢慢的,随着发现的强子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想能否对这些强子进行分类。

    而既然要分类,那么肯定要有个标准。

    比如说我们会把人类根据长幼,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

    而在理论物理中,它们有个专业名词:

    自由度。

    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

    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