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7节 (第3/4页)

达了自己的看法:

    “钱主任,我个人觉得背压比应该会更好一点儿。”

    上辈子在成飞工作的时候,徐云曾经听一位搞流体的同事说过一件事:

    激波这东西产生之后,熵会增加,但滞止压力却会减小。

    同时呢。

    激波前后的滞止温度不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面积-流速关系会出现一个只有通过超算才会知道的误区:

    不导入压缩性系数的话,整个公式将会完全报废。

    因此在钱五师询问意见后,徐云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钱五师不问,徐云就会主动开口。

    而在徐云身边。

    钱五师闻言也点了点头:

    “正合我意。”

    于是很快。

    钱五师便计算起了背压比。

    所谓背压比。

    指的喷嘴出口静压力与喷嘴上游滞止压力之比,不过在设计方案中指的是锥流场与气体的耦合比。

    当锥流场刚好达到临界条件时。

    外部气体达到音速,同时气体质量流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背压比即称为最大背压比。

    这个概念有点类似后世的mbpr,不过释义上更接近下游。

    接着很快。

    徐云也估量了一番自己的右手状态。

    今天他的右手还没用过,负载为0,因此他便也拿起笔和纸协助写了起来。

    众所周知。

    如果激波为正激波,且不考虑激波厚度,那么激波控制体的形状就会很对称:

    你比划个剪刀的手势,然后指尖向下。

    这就是激波控制体的图示了。

    而控制体cv基本方程,则由三个连续方程组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