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6节 (第3/4页)
俗的gc-ms。 不过徐云这次使用的并非gc-ms,而是hplc,也就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析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测试的重要手段。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 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其中的80%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正面看上去有点像是一台扫描口在中间的打印机,背面则像是一台冰箱,看上去方方正正的。 由于第五代吡虫啉有着很强的环化特性,所以徐云直接上了c8填充柱,又用乙腈水溶性有机溶剂作流动相,检测器则为二极管矩阵。 很快。 电源通电,检测开始。 20分钟后。 待测产品的峰出现,并且达到了基线分离。(这里就不平行三次了) 徐云取出色谱,将相关结果与已有的标准曲线进行了对比。 “碱性化合物存在拖尾……不过问题不大……” “无用的硅羟基的活性被进一步降低了……” “烷基环氧重排密度提高了32.4%……” 徐云越看心中越欣喜。 众所周知。 对于相同一种物质,实验室制取和工业化制取的精度往往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