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1节 (第4/5页)
例不高,长期服用不会对人体有明显危害——这样说吧,埃希氏菌属的占比只有蝗虫的五分之一。” “而且这还是野外第一代幼虫的菌群比例,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繁殖多代,这些菌群的比例还会更低一些。” 众所周知。 pcr技术提出于1985年,是现代微生物检测的一项核心技术。 但就像iphone4属于一种划时代机型、但却并不是第一款智能机一样。 早在pcr技术出现之前,生物界就有一些微生物检测手段了。 实际上。 自动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出现的标准节点就是在一年前,不过如今国内还没有办法掌握而已。 在如今这个时期。 国内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待检测物制成1:10混悬液,然后进行细菌药敏试验。 这种方法非常简易快速,在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出结果。 当然了。 这个时间对应的,自然便是数据精度有限——正常来说培养皿没有十个小时是很难出结果的。 但再怎么有限的精度,在‘有’和‘无’的判定上还是挺容易的。 换而言之。 如今基本上可以确定,徐云所说的黑水虻幼虫…… 确实具备很高的营养价值! 破折号,无毒的营养价值! 至于它的口感…… 开玩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