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3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1节 (第2/6页)

任何的异议。

    接着朱光亚又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图示,继续说道:

    “除了引爆扳机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就是软x射线压缩次级的构造了。”

    “软x射线和中子流速度快于物理冲击波,这便是氢弹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我们需要的设备需要反射聚焦x射线和γ射线,据说海对面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我们也准备继续遵循这个思路。”

    “不过除此以外,大于同志还设计出了一个充满重金属盐的气溶胶结构,经过理论组的讨论,决定也将这个结构同步上马。”

    “等生产完毕后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比较,哪个行得通用哪个——如果都行得通就比较各自的效率。”

    早先提及过。

    氢弹……或者说核聚变这玩意儿的瞬时温度很高,在眼下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承受它的温度和物理冲击波——博人传要在2016年才出版呢。

    因此在氢弹的起爆结构中,有一个底层逻辑必须遵守:

    引爆聚变能量的传导+聚变材料引爆的时间,要比高温和物理冲击波更快。

    聚变能量的传导就像是每天疯狂码字的作者,要是被红温的读者追上,那么就得进小黑屋了。

    这也是氢弹为数不多公开可以讨论和研究的结构,哪怕是这个时期兔子们也了解到了一些信息。

    根据情报显示。

    海对面在这部分使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一种很常见的材料。

    爆炸时利用原子弹产生的x射线加热聚变材料外围放置的泡沫塑料,使其迅速成为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