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4节 (第4/5页)
时行为——这是相对观察者来说的。 如果两个黑洞之间还对着角度,它们还会先旋转再对准,这个时间跨度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久。 因此就像小球与黑洞合并一样。 两个黑洞合并的时候,一定会有【半径】这个概念存在。 这里的半径不是经典物理的半径,而是某种厚度——通俗来说就是质量。 以上这个逻辑推进在后世的眼光看起来简单的好像有点莫名其妙,但还是那句话,时代和时代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就像亚里士多德当年提出的“越重的东西下落越快”这个所谓真理,直到16世纪才被物理学界给用大小球实验否定。 大小球实验如此,黑洞与球同样如此。 顺带一提。 很多人在课本上都学过伽利略用大小球在比萨斜塔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但实际上伽利略并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这其实只是伽利略的一个思想实验,后来伽利略的学生西蒙在比萨斜塔做铁球实验,并被他另外一个学生维维亚尼写入了《伽利略传》之中。 并且这个双球实验在现实中的结果也是不理想的,比萨斜塔高度为55米,铁球落到地面只需三秒,大小球的差距不足以否定雅力士多德——尽管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本身是正确的。 视线再回归现实。 当然了。 此时杨振宁感慨的并不是自己居然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逻辑原理,而是在感慨自己得出的结果: 黑洞的视界面积确实会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会可逆的减小。 而这里的视界面积……便可以等同于黑洞熵。 这里的等同可不是字面上随便说的,因为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