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9节 (第4/5页)
“我啊?” 李景均闻言伸了个懒腰,目光悠长的看向了远方的天空: “我也准备回去,毕竟我和你们不一样,我逃难来的嘛。” “现在既然有了两位大人物作保,我肯定就打算回国了。” 陈省身点了点头。 李景均这话倒是没啥问题。 李景均确实是所有留美学者中的绝对另类,这年头留美学者里头为物流工作过的有不少,但像李景均这样的还真是孤本一个。 不过幸运的是。 如今国内主要领导已经知道了李景均的情况,还共同署名给他来了封亲笔信,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没有不回本土的理由。 况且李景均的亲朋关系也都在国内,据陈省身所知,自己这位好友对海对面的生活习惯、食物种类也并不是特别适应。 所以李景均的回答不算出乎陈省身的预料,这是最好猜的一个答案。 紧接着。 李景均和陈省身同时转过头,将目光锁定了一旁的……小杨。 “小杨,你呢?” 听到两位长辈的问题,小杨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丝迟疑。 说实话。 别看现场三人中小杨是坚持最久才入籍海对面的华夏学者,但其实他的内心远远没有他履历那么坚定。 例如在过去这些时间里,他的父亲杨武之就曾经多次远渡重洋,想要将小杨给带回华夏: 1957年到1962年夏天,杨武之三度在日内瓦和小杨团聚,其中也多次提到希望杨振宁能够报效祖国的想法。 不过可惜小杨的母亲罗孟华却每次都不赞同儿子回国,其中在杨武之介绍道国内可以制造飞机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