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6节 (第4/4页)

    水稻花粉致死基因只需要测定11个乳糖抑制因子结合位点的碱基就行了。

    这和7年后噬菌体λdna的结合末端测序,实质上属于同档位的技术要求——其实还要更低一些。

    也就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去测定每个碱基反应中存在的片段的大小。

    接着通过单碱基分辨率分离出dna片段,将每个碱基一条标记的凝胶放置在x射线胶片上。

    如此一来。

    胶片便会产生一个梯形图像。

    最后从中即可读取该片段的序列,按照大小上升四条标记,推测碱基的顺序。

    这项技术即便是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依旧也能轻松达标。

    诚然。

    这种分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半年、十个月、一年甚至两年都有可能——当年胰岛素蛋白的测序时间就超过了一年。

    但别忘了。

    水稻一代二代的培育也需要最少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二者其实是不冲突的。

    很可能二代水稻培育出来,这边的测序定位也就完成了。

    更关键的是。

    一旦兔子们尝到了dna测序带来的甜头。

    那么……

    pcr技术,还会远吗?

    要知道。

    这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基础和最常规的实验方法,甚至没有之一!

    一如里番被分成蒂法出现前和蒂法出现一样,基因测序的分割点便是pcr技术。

    不夸张的说。

    它的出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潮,划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后时代,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带来极大便利。

    在徐云穿越的后世,pcr技术出现过三次迭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