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2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5节 (第5/6页)

 赵忠尧和身边的王淦昌对视一眼,二人的脸上同时露出了些许笑容。

    作为基地实验部的负责人,王淦昌过去没少听人问过这个问题。

    随后赵忠尧朝王淦昌做了个‘你说吧’的眼神,王淦昌便给李觉做起了科普:

    “李厂长,你所说的粒子寿命,实际上指的是粒子在空气中的存在时间。”

    “咱们粒子加速器中的粒子主要来自离子源,通过注入器注入加速管道进行高速运动,在它们衰变之前就可以完成实验了。”

    “从负离子源产生负离子束,经过预加速、分析磁铁注入串列加速器的一根加速管,由于加速器的高压电极为正高压,对负离子产生吸引力,粒子朝高压电极方向被加速一次。”

    “当负离子进到高压电极内部时,经过电荷剥离器转变为带有n个电荷单位的正离子,而后正离子进入第二根加速管中,又受到正高压的排斥力,第二次被加速。”

    “两次加速后的粒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同时寿命又没有超过衰变时长,实验自然就能完成了。”

    一旁的徐云闻言,亦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粒子寿命。

    这其实是粒子加速器中很容易产生误区的一个概念。

    例如徐云上辈子写小说的时候恰好也写到了六十年代加速器的情节,于是就有读者老爷表示了困惑——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粒子是怎么被保存下来的?

    这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哪怕是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大多数粒子也做不到能够长期保存。

    注意,这里的【长期】可不是几天或者几个小时,而是以秒为计。

    像徐云能把孤点粒子延寿到四个小时以上,这已经是极其极其难得的事儿了,大概也就在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