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7节 (第2/5页)
物理学界没有更深入的现象或者数据去证明它的价值配得上诺奖。 没错。 从自旋被证明之后,它的理论几乎停滞了四十年…… 后来古兹密特进入了曼哈顿计划组,战争结束后四处奔波。 如今如果不是亲近的熟人,已经没多少人记得这个小老头当年也是个少年大帝了。 更重要的是…… 不同于好友乌伦贝克的豁达。 古兹密特始终将自己没有获得诺奖视为遗憾。 毕竟这奖项和什么x鸡奖之类的相比还是有区别的,终究还是代表着学术的最高峰。 古兹密特甚至在数年后很是悲观的写下了一句话: 【因为缺少那个荣誉(诺奖),我将死不瞑目】。 而如今随着这篇论文的出现……或者说随着约翰的提点。 古兹密特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这个叫做元强子的模型在宇称这部分的解释上,其实是在对粒子自旋做了一个释意! 也就是内禀角动量的数值会直接影响某些粒子的分态,也就是论文里提到的简并压力! 而有了这么个模型支撑,粒子自旋的重要性便会瞬间提高一大截。 诚然。 这篇论文一旦被证明为真,那么当年的诺奖必然会授予论文的发布者。 但另一方面。 古兹密特本就无意去争夺获奖的先后位次,他在乎的只是诺奖本身而已。 不管是三年后、五年后、还是十年后。 只要在他活着的时候能拿到诺奖,他就知足了。 况且…… 这种前人提出理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