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4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9节 (第5/5页)

  系外行星的观测方法此前已经介绍过了一次,此处就先省略。

    总之就是多普勒法和凌星法,另外还有微引力透镜和日冕仪等等。

    至于系内行星呢,方法很简单:

    大部分时候。

    恒星在空中基本不动,行星则会以一定的角速度变换位置。

    所以只要用图像自动搜索软件去对比某个周期——比如说半年或者一年内的图像,再筛选出角速度大于某个角秒的的星体就行了。

    一般来说。

    国内默认的数值是每小时1.3角秒以上。

    国际则是每小时1.5角秒。

    正因为对于这种方式的不了解,导致很多人都存在有一个思维误区:

    小行星和系内行星都是哈勃之类的望远镜拍到。

    比冥王星更远的系内天体,普通天文望远镜看不到它们。

    这个思维大错特错。

    举个例子。

    此前提及过阋神星,它距离地球足足有97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1.5亿公里,也就是冥王星的2.5倍。

    你猜猜迈克·布朗发现它的望远镜是什么规格?

    答案是1.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生产工艺是1780年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不过在光路上经过了一些改良。

    但这和工艺没关系,与设计思路有关。

    所以并不是说一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远,普通望远镜就观测不到它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