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4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4节 (第4/6页)

意义在于证明兔子们掌握了中子弹的核心理论。

    掌握了核心理论之后,剩下的应用生产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核心理论的论证依旧需要足够的数据进行支持,毕竟这里头有个核装药利用率的问题。

    比如原本一枚核武器的理论爆炸当量应该是4万吨,但实爆的时候只有1.1万吨,外界检测到的参数看起来好像你核爆成功了,但实际上某个环节必然依旧存在问题。

    不同于其他只能在外围采集空气样本的测量船,兔子们的防化部队在很早之前便呆在了岛上的地下工事内,在第一时间便采集到了足够‘新鲜’的样本。

    随后钱秉穹轻轻抖了抖面前的报告,认真看了起来。

    “比结合能25.4……”

    “功率密度1.5x10^12kw/m^3……”

    搞过核聚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无论是氢弹的核聚变,还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亦或是将来的人工可控核聚变,三者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参数,那就是聚变功率。

    众所周知。

    单位体积内聚变功率p=rΔe,其中r是单位体积内聚变的发生频率,Δe是单次聚变可释放的能量。

    所以很容易推导r=n1n2σv-,其中n1和n2是发生聚变的原子核密度,σv-聚变反应速率——σ是聚变反应截面,v是原子核运动速度。

    所以,聚变功率密度p=n1n2σv-Δe。

    比如现有核电站堆芯功率密度是10^5kw/m^3,氢弹爆炸的功率密度则最少在10^12kw/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