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汉_第一百九十三章:旗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旗帜 (第5/6页)

只有热兵器时代才会争夺制高点不同,古代战争对高点的争夺同样看重,原因一方面是能自上而下行成冲阵,另一方面是获得更高的战场视野,能随时获得敌人的军阵调度信息。

    奚慎没有花什么功夫就夺下了皋山,原来东平国兵之前得国相军令,全军下山,在山口旷野布阵狙敌。

    从这里也看出像李瓒这样的名士,就是再果敢任事,但到底不善于用兵。不过这也难免,他们就是看过几册兵书,但内郡的这些名士又哪有多少机会能接触到真正的战争呢?是以多是纸上谈兵。

    实际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整个战争艺术实际呈现一个触底反弹的情况。汉末大乱前,内郡普遍不太善于武事,对战争的理解也比较粗疏,但一个好处是,这个时期的士子和黔首普遍底子比较好,因为他们多有一个承平的生长期,有稳定的习武学文的空间。就连黔首的技击也多少有点,因为汉帝国的军事制度仍然保持着他的惯性,能让底层黔首也有机会习武。

    但天下大乱后,这个过程就中断了。这个时候杀戮太盛,已经没有什么安稳的习武环境。此后战争烈度随着各自军将的娴熟已经越来越高,往往前期有三人敌的本事,到后面也就是一个一人敌的甲士了。这就是战争对所有人的成长,尽管这种成长是那么残酷。

    东平国相李瓒因为经验缺乏,丢了皋山,但到底是第一流智慧的人,等皋山差上了黄巾贼的旗帜后,他立马意识到自己刚调度出了问题,遂命高雅领其部曲夺回皋山。

    高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