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68 把握战机 (第3/4页)
。 从名字一看就知道,这是专属费德勒的战术。 这项战术,首次出现是在费德勒对阵德约科维奇的比赛里,在对手发球的时候,费德勒突然切入底线,以切削或者反弹的方式抢一个接发球,紧接着随球上网,通过网前施压拿下这一分,属于偷袭。 但是,“sabr”不能频繁使用,因为男子球员的发球时速非常快,进入底线之后,往往没有足够的反应空间和时间,反而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是手感出色如费德勒也经常会出现离谱的失误。 “sabr”倒是非常具有娱乐性,后来在社交网络上以动图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广泛传播。 事实上,这项战术并不是费德勒独创,早在半个世纪前,发球上网的全盛时代,就有球员曾经尝试过。 可惜,当时因为球拍还是木质的,无法承受太大的力量,否则击球精准度就会下降,所以成功率不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桑普拉斯成为发球上网风格的集大成者,书写无数历史,这项战术也是他的杀手锏。 高文的战术,正是来自桑普拉斯。 同一套战术,在桑普拉斯和费德勒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站位。 费德勒是偷袭,他的站位不仅会进入底线,而且会一路乘风破浪地迫近发球区底线,等于用自己的身体制造物理层面的压迫,在接发球前就已经形成干扰,这和下手发球一样,不违反规则但引发争议。 准确来说,规则没有规定球员的接发球位置,所以,在业余比赛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选择站在发球区内,故意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对手施压,但基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