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37 尴尬位置 (第2/4页)
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所以,这是高文组合扭转局势的机会吗? 高文有一个想法。 一切,浓缩在短暂的毫秒之间,迪米特洛夫的反弹球、麦克的截击,转眼,网球就已经飞向了高文。 高文没有迟疑,电光火石之间就已经做出判断和选择。 一挥。 一提。 高文迎前半步,双手反拍,却改变此前持续发力的击球方式,有意识地利用提拉击球,放缓击球节奏。 表面看起来,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遭遇布莱恩兄弟的持续压迫,连续击打反弹球,优势进一步被蚕食。 实际上,迪米特洛夫是被动出手,高文却是主动出手,提拉上旋,击打出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线路—— 和迪米特洛夫的前一个回球一样,网球飞行线路有些尴尬,不够高,没有过顶;也不太低,在肩膀附近。 这是一个暧昧的击球位置,不够高,没有办法发力高压扣杀;不够低,所以也没有办法正常击球,但偏偏,这算是一个高球,等于进攻机会,直接放弃就太可惜、强势进攻又容易失误。 这样的回球、这样的线路、这样的击球位置,在网球比赛里,往往是最恼人的。 因为选择性和可能性太多。 一旦脑海里的想法增多,出手略带迟疑,那么击球就会出现失误。实际比赛里就经常看到球员面对如此来球,在肩膀附近的进攻出手,莫名其妙出现离谱失误,下网、出界、高射炮等等,应有尽有。 而且,不止是普通球员,哪怕四巨头,偶尔也会处理失误——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迟疑,网球是讲究时机的一项运动,迟疑也就意味着时机的偏差,自己想象的击球时机和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