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千年后(全)_分卷阅读69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2 (第2/3页)

物理、生物、历史、化学、光学等专科知识,而每一位督识只允许教授一门科目,想要更换科目则需要回国进行考试。

    至于从一书中引出的其余知识,数百年间诸多教国学者们的研究,则唯有大督识可以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教授给他人。其中涉及到经济、人心、军事、政治等层面的知识,则不被印刷成册,只由大督识口口相传。

    雇佣教国的教士,和培养自己面向平民的教师队伍相比,花费连零头都不到。而且教国表面上不要钱的举动,也几乎垄断了市场,让他们自己培养的商业化教师很难找到工作——可若是不给钱,教会学校一拆,民众又要造反。

    他们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得该交钱的交钱。

    除却法兰克人可以依靠查理曼大图书馆中的藏书,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其他国家的贵族和王室,如果找不到专业的教室,还是要招募专业的督识甚至大督识培养自己的孩子的。

    而大督识的雇佣价格可就高了。他们是直接按贵族每年的总收入,按比例索要的——一般是5%到10%,教国要从中抽税25%。这也是教国的主要收入之一。

    几百年过去,其他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启蒙知识的重要性,但教国已经把这个行业彻底吃透了,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除非是教会学校招满了人,其他的商业学校根本招不到人。

    他们甚至开创了类似补习班的业务,试图挤压商业学校的办学空间。特别擅长某个专业知识的督识,会在每年的某几个月,在某处开展临时训练班,不论身份地位、只要交钱就能上——而人们还是下意识的相信这些免费办学的教士。因此同样的教学水平和收费标准下,这种另类的“补习班”远比商业学校要来的火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