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农科 (第2/4页)
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催促,但现在却变得不一样了。 “徐卿啊,朕方才听王卿说,你先前呈递过甘薯疏?”崇祯皇帝说道:“现在培育甘薯一事,徐卿还有在做吗?” “有…有!” 徐光启从疑惑,到惊奇,再到激动,当即拱手作揖道:“启禀陛下,甘薯一物,绝不像世人所言那般,是……” “徐卿,朕明白。” 见徐光启的情绪这般激动,崇祯皇帝就清楚是怎么回事,对红薯这一舶来物的接受,大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甚至是不屑一顾的。 处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局势下,粮食危机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 远在北方的京城,身处南方的金陵,所设的两套大明班底,都没将眼光放到其他的地方上,为大明解决粮食问题,只是在被动的承受这一切。 那么像这样的大明,又怎么可能会有救呢? “现在有关甘薯的良种,培育出来多少了?”打断激动的徐光启,崇祯皇帝开门见山道:“现阶段的良种,能否在我大明北方规模化种植?” “启禀陛下……” 徐光启强压激动,稳了稳心神,开口说道:“先前…臣所培育的良种,有数百石,但多数皆在臣的家乡窖藏,少数带到京城来了,不过种植的成效并不理想。 但是臣的心里坚信,甘薯一定能大规模种植,不过需要悉心培育,寻找到最适合种植的良种。” 个人的培育良种行动,永远比不上国朝的培育行动,毕竟培育一事,需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