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3节 (第2/7页)
,在既定的败局面前,一切的伤亡都将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死了也是白死。 尤其是面对异族,大盛不能败,抗倭之战必须要赢,所以常岁宁一步步逼迫倭军集兵来攻,造就了此时局面。 战争带来的伤亡是残忍的,但此时死战,是为了身后大盛无数子民的性命和尊严不受倭军屠戮。 她罪在当下,然而慈难掌兵,若身为将领,不能坚毅果断地做出抉择,便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带来更大的伤亡……这一点,常岁宁在领兵之初,曾得到过十分惨痛的教训。 从那之后,她便深知,她唯一要做的便是,让每一场避无可避的战役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带来最长久的和平。 这次,也不例外。 此一战,她要让倭国付出从未有过的惨重代价,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教训,让他们不敢再试图觊觎大盛,安分守己,远不止十余年! 但再激昂的士气,也改变不了士兵会疲怠的客观事实。 杀敌只用人来杀,永远是最笨的打法。若想在敌我双方战力悬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己方人力损耗,便需要借助外力。 军阵与机关皆为外力,但常岁宁事先为倭军准备的,不止这些。 唐醒也想到了在赶回来的路上,通过那些特殊改制过的火药筒,在水中制造出的烟幕,但此计很挑距离,并十分受制于双方所在的方位与风向…… 小面积的打法,或是守城之战时,敌我位置分明,只要风向附和预期,必然格外好用。但海上大场面对战之际,很难将这么多的敌军战船尽数引到符合风向的方位,再者便是—— “可惜此时海上无风。”唐醒十分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